资讯中心
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奉献党校力量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
作者:何毅亭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日期:2016-05-27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阐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使命,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任务,集中回答了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动员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投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动实践,是我国思想理论建设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党校要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走在前列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始终与社会的大变动相伴相随。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几百年来少有的大变局,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大变革,这给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理政能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往开来的新局面,极大地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现在,党带领人民正在全面展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的实践、新的经验呼唤着理论总结和理论建设;我国治国理政新实践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迫切需要理论创新去破解,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

  还要看到,当代中国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发展起来,震撼了世界。但我国综合优势和综合实力提升还没有转化为话语优势,我们在国际上一些领域还处于有理说不出、做好了说不好、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挺身而出,有更大作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党中央专门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深受鼓舞、倍感兴奋。

  党校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一支重要的方面军。全国共有省级党校34所,副省级党校15所,市地级党校360多所,县级党校2500多所,加起来近3000所,拥有近10万教职工。这支宏大的队伍富集人才资源、学术思想资源,把这些资源用好用足用活了,对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会产生很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2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要求党校特别是中央党校要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作出贡献。他强调:“党校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能坐而论道,而要有党校的特点。党校如果同一般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一样,那就没有特点了,也没有自身优势了。要加强对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的对策性研究,加强党情政情社情信息反映和研究,努力成为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的重要阵地。”总书记这些话,把党校在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如何发挥作用讲清了讲透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党校特点和优势,致力推进理论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奉献党校力量、发挥党校作用、作出党校贡献。

党校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上毫不动摇

  庄子云:“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则不救”,意思是说内心信奉的原则不能过多,如果过多则会困扰,困扰将导致忧心忡忡,时间久了就不可救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引用庄子这一名言,由此说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大意义,真是语重心长。

  在我们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治国之“道”,也是指导治学之“道”,必须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地坚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历史的选择和发展的必然。不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国家因此而乱,人民因此而惑,那将是国家和人民之祸。党校因党而立,是党对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是领导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党校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坚持姓“马”姓“共”,在党校的课堂、讲坛、论坛上旗帜鲜明地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坚决反对和抵制政治上的“宪政民主”、思想上的“普世价值”、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和文化上的“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这是天经地义的责任,更是责无旁贷的任务。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首先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校的首要任务是对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能力。”随着党的事业的发展,这方面的要求更高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指导地位这个要害问题,为党校办学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这几年,中央党校紧跟中央部署,进一步加重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分量,现在这两门课已占到总课时的70%以上。从今年开始,我们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创新工程,着力完善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深化对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研究,改进完善教学方法,创新完善学习考核方式,目的就是促使学员对马克思主义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真正把看家本领学到手。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关键之举,是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工作。经过长期探索和积累,中央党校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重点学科。去年,中央又批准中央党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搭建了重要平台。我们在2016—2020学科发展五年规划中,明确规定学科建设唯“马”是瞻、向“党”靠拢,重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等“马”字号和“党”字号学科,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学科群,为马克思主义入脑入心提供学科支撑。同时教育引导党校教研人员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引导学员思学结合、学而悟道、学以致用,努力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统一,有效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党校要在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上下大气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党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同样责无旁贷。如果党校不这样做,还能叫党校吗?!

  坚持问题导向是党校理论研究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必须始终保持的优良传统。党校的学员来自四面八方、来自各个领域,他们带来了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领导干部希望到党校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简称“两带来”),这为党校理论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提供了重要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党校坚持以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教学和科研协同发展,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注重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取得一些成果。特别是在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研究宣传上作出了自己的努力。这些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生命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全人类的伟大理论,以人民为中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离开了人民性,党性就无从谈起。党校理论工作者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我们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当尖兵、作先锋。多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从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营养,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是难以登堂入室、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的。各级党校和党校系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的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活跃学术空气,努力形成一批精品力作,为解决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问题,为争取话语主导权作出应有贡献。

党校要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方面先行先试

  治国理政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实践活动,科学治理需要科学决策,科学决策需要科学知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在座谈会讲话中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出具体要求。中央党校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为指导,试出效果,试出经验。

  党校要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对党校提出的重要工作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分析了党校建设智库的优势,认为党校学科设置比较完备,专家学者较多,特别是来自工作一线的学员资源丰富,可以形成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共生多赢的优势。换句话说,党校具有理论人才和领导干部聚集地、理论与实践结合点的独特优势,具有能够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智库平台。中央党校已经根据中央要求把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纳入事业发展总体规划,进行统一筹划,统一部署。近年来,我们大胆学习借鉴国外智库有益经验,在机制化运行、交流平台、信息采集分析、成果报送和转化、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中央党校目前已与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智库、学术研究机构建立联系,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积极宣介我国发展经验,得到国际有识之士的赞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端智库要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这些要求很有针对性。近年来,中央党校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向中央反映重要思想理论动态、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发挥党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科优势,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研究;发挥理论联系实际优势,加强对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的对策性研究;发挥执政骨干集中、熟悉基层和工作一线情况的优势,加强党情政情社情信息反映和研究;发挥系统优势,建立和完善全国党校系统智库建设协作机制,提高决策咨询服务水平。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扎实的工作,使中央党校智库建设和研究能力实现大的突破,更好为中央科学决策服务,更好为党的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服务,把中央党校建成特色鲜明、影响力突出的新型高端智库。

党校要在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上有大的作为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关键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讲话中,强调要把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这是对各级党委提出的要求,各级党校也负有重要责任。

  中央党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党校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名师、大家,像艾思奇、杨献珍、郭大力,像范文澜、范若愚、胡绳等等。他们是中央党校的光荣,也为今天的党校人树立了标杆。经过多年培养和积累,党校已经拥有一支素质比较好的师资队伍,其中也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名师名家。但与党校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党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有一个大的提升。我们要进一步抓紧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和“名师工程”,通过访学深造、挂职锻炼、教学科研实践、蹲点调研、外向型培训以及优秀教师传帮带等方式,着力提高现有教研人员的政治素养、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同时打开选人用人视野,以多种方式网罗人才,确保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感到有尊严、有盼头、有奔头,让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茁壮成长,不断汇聚高端理论人才。

  长期以来,中央党校十分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党校利用“马”字号和“党”字号学科优势,加强国民教育研究生的培养,到去年为止共培养硕士生2897人、博士生1376人。从2005年开始,中央党校与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和总政治部联合举办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理论研修班,共培训学员7000多名。从去年开始,我们根据中央安排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每年从高校教师、党校教师和党政机关干部中招收100名左右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进行专门系统的培养,毕业后主要充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第一批学员已入学一年,效果很好。我们还将按照中央要求建立全国党校教师进修学院,加强对地方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的培训。我们要通过多措并举,把中央党校打造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培养高地和输送基地,为党的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分享:
相关资讯

版权所有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京ICP备:13030111

北科大新闻网

北科大官方微博

北科大官方微信